【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大通这五年:文体旅全面发展 百姓生活更多彩
时政 | 民生 | 热点 | 民俗 | 文化 | 新闻 | 旅游
五年来,大通县文化、体育、旅游工作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融合创新为动力,以优秀优质产品为主线,统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强化脱贫攻坚引领,推动文体旅改革发展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兴文化,展形象,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资300万元,完成县图书馆数字化图书室、县文化馆录音室建设及城关镇和长宁镇中心文化活动站基础设备等;投资4104.68万元,在全县214个行政村实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建成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4个少数民族土族村村级文化室、289个农家书屋,完成289个行政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实现该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全覆盖。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文化惠民项目,争取资金110万元,建立11个图书馆分馆、20个村级服务点、33个流动服务点。争取资金74万,建成县24小时无人值守图书馆;争取68.76万元建成5个文化馆分馆、1个村级服务点。
强化“非遗”文化品牌打造和保护利用。投资80万元建成集展览、传习、演绎、体验、培训五大功能为一体的“非遗”传播中心,集中展示该县皮影、农民画、剪纸、刺绣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向化乡驿卡村皮影雕刻传承扶贫示范基地和景阳镇安乐和刺绣扶贫工作坊,组织参加“青绣”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
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内涵。在桥头镇红河限村、朔北乡边麻沟村等村实施农家书屋延伸服务试点工作;建成1个绿色网咖书吧和居家养老书吧,配送图书和移动图书馆设备;积极完善县图书馆电子借阅设备,提升县图书馆现代化建馆水平。2018年41万册藏书量的基础上,保证年购书经费20万元,年购新书6000余册。
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监督管理。开展文化市场执法监管平台建设和移动执法先试,实现县域文化市场管理和全国文化市场监管的实时对接,率先在全省开展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和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工作。
强体育,育新人,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形成全民健身新格局。全县现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级1所,省级3所,县级4所,少年武术学校2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所,单项俱乐部5所,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21人、一级49人、二级186人、三级1377人,为该县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培训了大量的体育人才,培养输送等级运动员多名,并在省、市、全国及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全县近几年举办各类群众体育竞赛、体育健身、体育表演等活动90多场次,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人数每年达44万多人次,全民健身活动呈现出勃勃生机,全民健身宣传周形成一定规模,学校体育得到普及和发展,每年全县所有直属中学组织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少数民族体育得到了继承发扬;职工体育在不断发展、普及促提高,全县每年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人数达3万多人次,呈逐年上升势头,职工体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抓旅游,促经济,加快文旅融合发展
强化旅游市场主体建设。全县发展建设国家A级旅游景区4个、建成旅游扶贫重点村14家,扶持乡村旅游接待点265家,评定星级乡村旅游点36家,培育旅行社(含门市部)21家,建成旅游星级宾馆4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1家。
突出规划引领,加快旅游投资建设。坚持生态文明优先发展理念,编写《大通县十四五文化体育旅游专项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大通县全域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大通县乡村旅游产业带总体发展规划》《大通县4条乡村旅游产业带建设性详规》。
实施“旅游+”,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发展冰雪旅游、乡村旅游,积极举(承)办“六月六”老爷山花儿会、鹞子沟冬季冰雪旅游季等重大赛事节庆及“游魅力大通 赏烟雨杜鹃”主题的大通乡村旅游直播推介会等活动,打造“一城山水、大境通达”文化旅游品牌,不断提升大通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编辑:冶敏
责编:赵国君
审核:郑明善